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資料提供

健全金融服務 勾勒美好明天

近年金融科技化,許多新的產業與消費支付模式也隨之興起,但政府法令與施政措施跟不及民間的腳步,層出不窮的消費亂象與問題在在考驗政府的能力。而又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7%時稱「高齡化社會」,達14%是「高齡社會」,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隨著醫療進步,死亡率逐年降低,臺灣在民國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而依內政部今年5月最新統計,65歲以上人口數占13.49%,預估明年2018年臺灣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2025年則超過20%,達「超高齡社會」。面對如此快速的人口老化結構,與銀髮族相關的需求與服務開始出現,例如政府推廣的長照政策、老人醫療照護、老人年金,及民間推出的以房養老、銀髮旅遊套餐、老人保險等,顯示銀髮族群消費力提升與消費市場的崛起。
  爰此,消基會就「理財方式」、「銀髮族理財」、「行動支付」、「保險消費與爭議」四項與消費者有關的議題設計問卷,來了解民眾偏好的理財工具、是否有保險、是否會使用電子行動支付等等。

一、九成二民眾有理財習慣 定存依舊最受青睞
  問卷調查區間為106年10月19日至106年11月14日,調查方式為線上填寫google表單,總獲問卷共206份。
以年齡、性別和住居地分析,61歲以上消費者占47.1%,51~60歲占24.3%,21~30歲占10.7%,41~50歲占8.3%,31~40歲占7.8%;女性占65%,男性占35%;居住地以北部占85.4%,中南部各占近一成。
從職業和學歷觀察,以退休家管占42.7%,自由業、資訊科技業、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軍公教、學生等各約占近一成;學歷則以碩士占15.5%,大學占53.9%,專科占20.9%,其餘學歷則在一成以下。
       在理財工具的部分,高達91.7%的民眾平日有儲蓄、理財的習慣,而有55.8%民眾還會記帳,對於理財有較高的意識。至於使用何種投資理財方式,前三名分別為定存(61.2%)、股票(52.4%)、基金(43.2%),最少人選擇的是期貨(1.9%),而有10.2%的民眾沒有任何理財行為,顯見在高齡人士占半數的調查裡,年長者多偏好風險低且穩定的定存投資方式。
       在購買外幣或外幣保單的行為分析,此題為複選,民眾偏好的順序為美金(62.6%)、人民幣(23.8%)、澳幣(12.1%)、其他國家外幣(5.8%)。又據保險局統計,今年前七月新臺幣大幅升值,且美元匯率穩定又是世界流通性最廣的貨幣,讓各家保險公司的美元保單超熱賣,問卷結果也顯示民眾喜好選擇美金遠超過投資其他外幣保單,在統計上有一致性表現。

二、民眾普遍會規劃退休金錢來源 
  目前政府推動銀髮族安養的理財模式,其中,有60.7%民眾聽過「高齡者安養信託」,74.3%知道「商業型逆向抵押貸款」,而在銀髮族理財工具裡,有56.8%的民眾不考慮將現有的保單活化處理,該項政策或許還有教育的空間,讓消費者了解可以有多一些的選項運用。
       所謂「高齡者安養信託」,即政府為了日益增加的高齡人口,推動民間企業與銀行去成立老人安養信託,信託的目的即委託人可依生活照護、財產管理、社會公益回饋等不同需求,來量身訂造專屬信託計畫,提早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而「商業型逆向抵押貸款」即俗稱的「以房養老」,將屋子設定抵押權給銀行,由銀行分數年期按月提供生活費,而房子雖抵押給銀行,但老人仍可繼續居住,待老人身故後銀行便將房子拍賣掉,扣除支付的成本,剩餘款項還可分配給家屬,類似由銀行取代了部份兒女照顧老人的責任。
       在高齡化社會中,要使高齡消費者在退休以後能安心過生活,是當今政府刻不容緩的重要施政議題。消基會於本週五(17)舉辦之「金融消費高峰論壇」,其中即針對高齡消費者如何自我保護與投資之議題進行探討,並對照日本現行法規對於高齡者保護之相關規定,以此為我國今後修法之借鏡。
三、保險是消費者分攤生活風險或做為養老金的來源之一
       許多消費者也會透過保險方式分攤生活風險或做為養老金的來源之一。有61.2%民眾會提早規劃「年金保險」,替未來退休後的養老生活做準備;也有62.1%願意投保「長期照顧保險」,以免未來老化失能,無人照護。有82.5%民眾投保人壽保險,顯然壽險是受歡迎且值得信賴的險種。
       在保險消費爭議的部分,有71.8%的民眾未聽過地下保單,地下保單或稱「境外保單」、「國際保單」,指未經我國主管機關許可而在本地市場上銷售的國外保單。消基會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選擇地下保單,因境外保單之負責公司設於國外,我國法令難以維護消費者權益,二來若將來發生保險理賠爭議,消費者需自行聯絡國外保險理賠專員,政府與民間組織較難予以協助,最後一點則是境外保單契約常以外文寫成,消費者若非精諳外文,恐將因契約內容的認知差異,致未來發生理賠糾紛。至於如何辨別是否為地下保單,除了契約文字是否為正體中文外,消費者也可至壽險公會或產險公會查詢,或者觀察要保書和保單條款有無主管機關核准、核備或備查的字號,以及保險費是否需要匯款到國外金融機構或保險公司。在一般理賠糾紛的部分,14.1%民眾曾碰過保險理賠糾紛,整體比例上並不高。
       電話行銷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種銷售方式,保單亦然。有74.3%民眾曾接過業務以電話行銷保單,但其中89.3%民眾沒有購買,顯示民眾並不信賴以電話購買保單,且有認知保單條款需要慢慢審閱、確認,以確認保險契約的適合性,並評估自己是否需要投保。
       在契約審閱期的部分,金管會曾於103年11月4日保局(壽)字第10302115970號函准備查修正壽險公會訂定的「人身保險業辦理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契約審閱期間自律規範」,其中第二條規定:「保險公司於保險招攬時應透過業務員、傳真、郵寄、網路或電子郵件等方式提供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條款樣張供要保人審閱,且審閱期間不得低於三日。」在本次調查裡,有48.5%民眾認為契約審閱期應要有7天,20.4%認為要15天,16.5%認為需要1個月的時間,可見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契約審閱期應至少要有7天,或是要比7天更長,這一點值得政府主管機關衡酌處理。
       萬一發生保險爭議,調查中顯示,民眾信賴的申訴單位依序為消基會(60.2%)、各縣市消保官(55.8%)、金融評議中心(45.1%)、各縣市調解委員會(20.4%)、訴訟(17.5%),不清楚申訴單位的民眾則占14.1%。
       近幾年,發生部分保險公司經營不善,致使政府出面接管或處理等情事。依據「保險法」第143-1條,由保險業提撥資金所設置,目的在於保障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之基本權益並維護金融之安定。意即民眾與企業向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是為了在風險發生時,能由保險公司補償其損害。若保險公司發生問題,會影響民眾權益及金融市場安定,保險安定基金將依法保障大眾權益,維護金融市場安定。而保險安定基金墊付的適用對象是「本(外)國保險業在我國境內銷售之有效保險契約」,但不包括、投資型保險帳戶價值的部份、再保險契約、勞退企業年金保險契約及勞退個人年金保險契約、未經我國法令許可之保險業銷售之契約、國內保險業之國外(總)分支機構在國外銷售之保險契約。
       因此,在保險安定基金的部分,有63.6%的民眾尚未聽過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82.5%不知道保險安定基金墊付的對象。所以,對於這個政府補漏的行政措施與填補消費者損失的良法立意,建議消費者有更深入的瞭解。而本會也在這次的「金融消費高峰論壇」講座中,請到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之專門委員來說明保險安定基金主要辦理事項與保險法關於保障保護權益等相關規範,使與會民眾對於保險安定基金能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並教育消費者們勿漠視自身權益。
四、行動支付的優勢就是方便、方便和方便
  金融業在這幾年也開始大力推動行動支付,以因應國際趨勢。在行動支付app的部份,有使用行動支付app的民眾僅占兩成,八成未使用,可能為調查對象中以高齡長者占半數,且老人較信賴現金交易,也較跟不上電子支付快速更新的變化。
       而在有使用行動支付app的民眾中,以apple pay的使用者最多,佔了34.2%,也見iphone的使用者較他牌(例如Sony、三星、華碩等)多。而會選擇使用行動支付的原因,有69%選擇了便利。該項調查裡選擇「其他」的選項裡,顯示現金回饋者占22.6%,累積紅利點數占8.3%,所以,民眾會選擇使用行動支付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方便性。
       在平均每週使用行動支付次數的統計上,有六成民眾一週使用在2次以下,兩成使用在5次以下,一成則是每天使用,應與使用者的消費次數有關。
       金融消費的電子化,行動支付工具大幅優化了使用者的消費體驗,人手一機,綁定信用卡即可隨刷隨付,再也不用擔心在櫃台前慢慢數零錢而被後面的客人白眼,或者拿著又厚又重的皮夾增加背包重量,智慧生活讓心情更加輕鬆。雖然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有使用行動支付的民眾僅兩成,但鑑於行動支付未來的快速發展性,本會在「金融消費高峰論壇」中也針對行動支付議題作探討。
       電子支付有何尚待補強的地方?如何建構一個生態圈來提升臺灣的行動支付?行動支付如何解決實名制的問題?金融科技化後,現金不再是唯一的支付工具,各式各樣的電子支付模式推陳出新。消費者們如何在五花八門的優惠方案間選擇最符合自身的需求,以及如何避開隱藏其中的消費陷阱,再加上政府法令與管理尚未跟進,各種亂象、消費糾紛日益繁多,不僅挑戰政府的應變能力,也考驗消費者們的判斷與智慧,期盼在這次論壇裡,透過政府和專家學者的激盪,能為國內金融消費勾勒出美好明天。
五、「健全金融服務 勾勒美好明天」金融消費高峰論壇11/17登場!
  本次論壇,由消基會與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臺灣保險法學會、中華民國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以及在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體的贊助支持下,就「銀髮族養老金融商品與消費權益保護」、「電子支付的發展與衍生議題」及「保險消費與保險業退場之消費權益維護」議題進行深度討論。
       這次金融消費高峰論壇的報告、與談人都是金融領域的一時之選,有杜怡靜(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卓瑩鎗(國發會亞洲矽谷計畫中心行動生活顧問)、郭戎晉(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副主任)、吳政學(行政院消保處副處長)、李家興(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專門委員)、張冠群(台灣保險法學會秘書長)、李志峰(輔大財經法律系副教授)及本會委員,與談人則請來王立群(保險局副局長)、仰景瑋(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經理)、李家興(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專門委員)、李鳳翱(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等人及本會委員共同參與,務求以專家學者之力在金融市場現況中尋求補強與政策改善,俾使銀髮族、退休人士、消費民眾未來能有更佳的消費環境。
  「健全金融服務 勾勒美好明天」金融消費高峰論壇將於106年11月17日(五)早上9點開幕,舉辦地點位於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5號(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10樓),歡迎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我要詢問

您所勾選的產品/服務:

    取消

    登入

    忘記密碼?

    或以下列方式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