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民診所

防癌101-專家說法

瀕臨死亡病人的心理反應
柯俊銘醫師 / 王興耀醫師
每一個人都害怕死亡,但不幸的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死亡。生命的原像一經揭露,就是自然界的生滅定律;生命的了悟來自於死亡的覺醒,可汲釋生的智慧,故幫助臨終病人面對死亡,進而克服或減輕其面對死亡事實時的心理反應,同時就是幫助自己證悟生命的意義。 疾病所帶來的痛苦與面對死亡的恐懼,不但病人受苦,家屬身心上的煎熬,也絕不亞於病患本人。若罹患了絕症而隨著死亡腳步的接近時,無可避免的會引發家屬與病人錯縱複雜的情緒與心理反應,直接影響瀕臨死亡者的心情與醫療,亦干擾了病患家屬自己原有的生活秩序與功能。病人體驗到身體的逐漸衰退、痛苦逐漸增加;家屬則意識到行將喪失親人的悲慟,而最後往往是家人在看盡病人所受的折磨後,讓病人抱憾以終,自己也可能過於哀傷,久久不能釋懷。所以對於瀕臨死亡的病人,除了以醫療科技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外,讓病人及其家屬了解面對死亡時的心理反應,更有助於減低因死亡而產生的「二度傷害」。 關於死亡的恐懼,可以歸納為下列五點:
(一) 對未知的恐懼: 死亡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死亡的滋味如何,死後人到那裡去等;這些未知都會帶來威脅和恐懼,同時也害怕提及死亡。  (二) 對失落的恐懼: 生命裡所有的、值得珍惜的人、事、物,在死亡時都會全部消失,所以人們會感到害怕。小孩面對死亡時,有時候反而比大人容易,這與我們的想像相反。因為小孩子沒有那麼多可以失落。因此,人擁有越多,丟掉的也越多,造成的恐懼也越大。  (三) 對分離的恐懼: 如果是非常想要「抓住」什麼的人、非常「黏」的人、捨不得的人,其分離的恐懼將會更大。  (四) 對死亡時形貌及過程的恐懼: 有些病人對死亡時形貌的瞭解來自於電影或電視媒體,他害怕在死亡的過程中會相當掙扎而且很痛苦,使自己陷入恐懼之中。  (五) 為未了的心願或來不及補救的事而感到遺憾: 就像那首歌──「如果還有明天」──中的一段歌詞:「如果還有明天,我要怎樣妝扮我的臉」,也許這正是許多瀕臨死亡病人的心聲。許多病人對於自己無法完成過去想做的事而感到懊悔,現在即使要做,可是在沒有明天、也沒辦法說再見的情形下,當然是懷著哀傷和遺憾而去。  一般面對死亡時病人及其親屬的心態主要圍繞在對於死亡的恐懼和特別的心理過程,即: 震驚:從最早的麻木、毫無感覺,進而到憤怒等情緒;期間從獲知消息後開始,可以維持數小時或數天。  否認:顧名思義就是不相信這個消息,不能接受此事實;這段期間可能維持數天或數小時。  爭取:病人或家屬內心期望以其他的事或物,交換這不幸的事實;明顯的行為,例如求神、問卜等。這段期間可能維持數星期。  憂鬱:當病人或家屬確定這已經是不能改變的事實時,失落的感覺油然而生,心情陷入谷底;這段期間由數星期到數個月不等。  接受:最後領悟到自艾自憐也是無濟於事時,擺脫困擾的憂鬱心情,進而轉向接受事實。 上述這些心理過程並不一定按照這些順序排列發生,也非每一個人都必定經歷過,但卻是臨床上經常遇到的狀況,精神科專業人員可以了解病人或家屬面對死亡時,依其不同的心理階段提供適當的協助。 目前台灣在政府支持及各界努力下,緩和治療/安寧照顧 (hospice) 的發展已有良好基礎,藉由醫療團隊的照護與家屬的配合,充份克服病人和家屬面對死亡時在肉體上的、情緒上的、社會的、精神上的困境,來提昇病人與其家屬的生活品質,可說是「全人照顧」的典型。為著使這項服務更為完滿,醫護人員與家屬應對瀕死病人哀傷反應的來由及表現,有充份的了解,藉由適當的介入、諮商、輔導及治療,使瀕死病人能夠坦然的、無憾的而且有尊嚴的走完生命中的最後一段路程,相信這也是病人及其家屬所期待的。
 
(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高醫醫訊月刊第十七卷第八期 柯俊銘、王興耀醫師 專文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701/3514.htm,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防癌 101 感謝您的指教!)
 
http://searchme.mobi/go.php?id=631449&type=People&uk=%E7%8E%8B%E8%88%88%E8%80%80&url=http%253A%252F%252Fcancer.foodcare.com.tw%252Fteacher.aspx%253Farticle%253D817
 
覺民診所-王興耀醫師專治:失眠│憂鬱症│恐慌症│暴食症│厭食症│害羞│購物狂│網路成癮 等相關問題,---- 盡量透過「非藥物治療」來做改善。(鳳山精神科診所、高雄精神科診所)

我要詢問

您所勾選的產品/服務:

    取消

    登入

    忘記密碼?

    或以下列方式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