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別地觀世音菩薩道場

資料提供

洞天禪語~民國98年11月刊

道場是走禪的路線,禪清、靜慮的方向。禪清就是把雜亂的、骯髒的、沒有秩序、順序的、不清楚的、迷惑的、不知道的,把它釐清和定位,定了方位自然就會看得清楚,就會知道你要走的方向在哪裡?也會知道自己的定點是在哪裡?你就不會〝過〞與〝不及〞。所謂〝過〞就是指超出你的能力、超出你的做法、超出你的範圍,這就是〝過〞,你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卻說那樣大的話;你沒有那麼大的本事,你卻自認為有那樣大的本事,這是〝過〞;〝不及〞就是你有這樣的能耐,你卻不知道;有這樣的路線、而且清楚,你卻不知道;有,你卻不敢想,以為是欠缺的,那是因為沒有澄清。所以,道場也是走澄清的路線,讓你很清楚、很明白,它不是神通。上師星期天坐在這邊讓人問事,不是扶鑾身,民間的扶鑾、乩童,是讓神明附在他身上,讓神明來說話。上師不是被哪一個神明附身,我還是我。我沒有神明附身,可是對事情卻是非常清楚,靈非常明澈、清澄。所以,這也是證明,這才是正法。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是一樣的,祂也沒有說祂是誰?祂還是祂,你也是你,每一個人都是原本的、原來的,沒有誰附在誰身上、或被誰侵占、被誰附體的事情。因為附體就會迷惑,就會產生迷惑的信仰;你就是你,沒有附體,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這是道場非常清楚的路線,各位要了解,你們跟著上師就是要走明朗的路線。
 上課時有小孩子的雜聲,你也不能說讓小孩子不要講話,因為小孩本來就是不明。小孩不明,但你明,你要他不講話,他也很難過,講又沒用。所以,你要自我解套,你要好好看清楚這一點:小孩既然講也沒用,那你乾脆自己把心好好地靜下來。你澄清你的心定,對這些小孩也不需要起任何的念頭,起了念頭、小孩子沒有了笑容,你心裏起的念頭,無明就來了,你也更不需要去做分別,天地之間自有理之存在。小孩子的媽媽,自己會有分寸知道要如何去帶她的小孩,她如果不知道,她就是不明;她若是不明,一切的方向作為自然也就不明。這不用去講,自然法界之中的這些理、果受,你要去悟道、不需要去評斷是非。各位要跟上師學習這一點:不要去評斷他人的對或錯、你要去悟那個道理、看破事情,看清了、笑一笑,反正自做自得都很清楚。 像道場裏現在有人在做菜、煮飯,上師知道,只是我不能講明。你煮飯做菜的功德是很大的,你是供養上師、供養諸佛菩薩。你會做但你不做,你就失去了這個機會,你的護法會少。道場是三寶的地方,你做菜煮飯是很辛苦,可是,你供養眾生、供養護法、供養本初佛、供養諸佛菩薩、供養你的祖先,包括上師都是你供養的;我吃在心裡,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我不能講啊,你以為你做菜就沒有修嗎?當然是有修呀,你修的法、所種的福田,才真正多。上師今天可以當上師,我可以與諸佛如來同在,你為何不可以?我只能說:我的福田比你多、我供養三寶比你多,我只能這麼說。佛有大小、菩薩有大小、眾生有大小,是不是?你不願意付出,我也不能說什麼,這果是你自己要受的。你現在在做生意,就需要和眾生結緣。你不做,我也沒辦法,我也只有私下告訴我太太,你要趕快去買點菜做供養,我也只是跟她講這樣而已,其他我也沒說。因為這二十年來,我跟她講的話都一一應驗了;所以,她就去做了。各位要了解:道場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成就,但是,時間有長短,有人快、有人慢,長的話,吃的苦就多、短的話,吃的苦就少,差別在這個地方而已,道場就是這麼一個很親切、很自由的地方。 上師最近看西方的〝自由女神〞,發現祂其實就是菩薩在西方所創造的一個淨土;東方的菩薩-觀世音,祂創造了一個東方的淨土給我們,讓我們安住在我們的淨土上。我們不是金髮、大鼻子、白皮膚,所以不需要去攀緣。法界菩薩那麼多,自由女神祂是天上的一個菩薩,西方就是祂的淨土。觀世音菩薩和我們一樣是黑頭髮,度母也是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安住在自己的本尊就好。你安住就自在,你不安住就攀緣,你就不自在。所以,自在和不自在很簡單。上師的法,說穿了很簡單,可是你卻聽不懂、悟不出來,我的法很簡單,你都知道,可是你卻做不來。 跟著上師唸大悲咒就是安壇城,壇城要安得清清楚楚,安在什麼地方?安在佛的世界、安在菩薩的心、安在金剛手菩薩的清淨意,其實就是這麼地簡單而已。可是,你做得來嗎?安在佛的壇城裏,很簡單,可是,你卻做不來;你安壇在穢土裏面,要你安壇在清淨的心,很簡單,但你做不來;要你安在自然的意,你也做不來,聽到小孩子的聲音,你卻起了無明、起念:〝那小孩的媽媽怎麼都不帶好自己的小孩?〞上師的法很簡單,你卻做不來。 經由大悲咒的持誦,其實每一個菩薩都有祂完整的法,文殊菩薩有文殊菩薩完整的法、觀世音菩薩有觀世音菩薩完整的法、金剛手菩薩也有金剛手菩薩很完整的法;其實,就是神安住菩薩裏面,你就會得到成就。但是,時間仍然要過,上師總要說法。你們本身要實修,時間又長,單修一個法,上師坐在法座上說一個法,三年過了,就沒事了嗎?總是要找事情。所以,是諸佛菩薩找事情給我們做,找法給我們說,找寶給我們修,不然,大家天天每一個都沒事。沒事,是禪,是一個境界。有事才是重要、沒事是一個『本』、有事是一個『用』。我們〝修〞,〝修〞是沒事(本),〝做〞是有事(用);所以,上師還是要一再重複地說法。道場裏開出來的法,上師要維持,法輪要常轉,因此,道場開出的法:有蓮花觀世音菩薩的法、有文殊菩薩、有金剛手菩薩、有普巴金剛、有蓮花生大士,以此化出五個法出來。 法告訴你,總是要有起點和終點。在顯教,起點和終點就是以『金剛經』為主,就是我相,破我空、破人空、破性空、破法空,上師每次說法,你都知道,但是,你破了沒?在顯教裏,就是破這四空、證四禪的境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顯教是以『金剛經』為般若經典,做為解析的定位。 在密法的修習上,也是一樣有四個境界,上師是從宗喀巴祖師的傳承得來。在宗喀巴祖師的傳承中,有四灌、四個境界、四個禪定、四種灌頂。所以,你參加大型法會時,像薩迦法王的灌頂法會也是,他都會給你四灌,就是四種灌頂、四種境界、四種步階讓你得成就。 第一種灌頂,就是『寶瓶灌頂』;各位應該是很清楚,這就是五方佛的灌頂。 第二種灌頂,是『秘密灌頂』;這有兩種說法,『秘密灌頂』也是一直被人多所批評的。『秘密灌頂』是法本裏,有上師,你灌了上師,這時候,上師就不是上師了,是『金剛薩埵』的雙身,就是佛父、佛母,身、口、意的三密合。合一,若是說的不好聽,你以「有呼吸」、「有相」來看三昧合一,認為不淨、又起了男女情慾……,所以這個法,其實是上根行者的人在修。一般人則只是:女的看上師很英俊、男的看佛母很漂亮……。一般人就是想到這樣子而已,這就不是宗喀巴的真正傳承了。真正的是:這個上師必須已經是個成就者,宗喀巴是文殊,這是真正成就者的『秘密灌頂』,那是你緣分夠的時候,上師祂在虛空中呈現給你看,並不是實體的。祂呈現的是一個勇父,就是佛父,呈現一個佛母,双合一湧出甘露,双運合一,這也就是顯教一直批評密法的地方;你得此甘露灌頂來清淨你的語業。因為這是秘密的,只有你知道,你的上師、佛父、佛母,晚上在虛空中所呈現給你的,是因為只有你秘密得到,所以稱為『秘密灌頂』,得了『秘密灌頂』之後,你在修的時候,就有上師的加持、有佛父、佛母的加持,慢慢地就可以清淨你的念頭,智慧就會開,所以得福。 念頭清淨,智慧開,就得佛的智慧,這是第三種灌頂:『智慧灌頂』。得『智慧灌頂』後,你再繼續修,就會得到佛的秘密語言、得到佛的義喻應用,這就是第四種灌頂:『句義灌頂』。得到這四個層次,到此時大概身、口、意都可以化得出來,合在佛部、菩薩部、金剛部,三昧成就中的四種果位。 上師的傳承,因為我有修道法的傳承,所以,宗喀巴的傳承,上師不會去用;你要上師給你『秘密灌頂』,現一個佛父、白度母,然後双運合一,在宗喀巴的傳承中,上師是不會去用這個法的。在我宿世的記憶裏很清楚地,我也知道這個法在現今的社會裏是不實用的。上師的傳承也有屬於準提觀音的傳承,就是寶瓶觀音的傳承,就是甘露的灌頂。所以,你就持誦大悲咒。大悲咒裏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有八十四佛,加持力都在其中,讓八十四佛加持力清淨你的身、給你寶瓶灌頂。得到此灌頂後,你過去的業障就會消除,身體就會健康,一切都會很圓滿。你會語清淨,說出很和雅、柔和的法,眾生聽了會很舒服,從中得到解脫,甘露的本意是在於此。得到佛的智慧,得到上師、諸佛菩薩的智慧灌頂,得『智慧灌頂』之後,諸佛的秘密、諸佛的法義,你會知道這法義代表了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運用?你都知道。就像道場裏的事,我不能說,你們去做,是你們得到自己的功德。就像有些人願意拿東西來供養上師,是他們知道供養的這個秘密。但是,其他的秘密他並不知道;因為,他幾百年、幾千年來看到別人供養,也都因供養得福,並沒有愈供養會愈窮的人。自古以來,你看佛典中,在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代裏,沒有人是供養到變成愈來愈窮的人,只有愈供養愈富足,只有愈吝省的人愈窮、愈不願拿出一毛錢的人愈貧窮,這個秘密你們知道。但是,你們不知道佛全部的、所有的秘密。知道諸佛全部所有的秘密,就是第三灌的『秘密灌頂』,所以,達到『秘密灌頂』,得諸佛所有的秘密,那『大手印』幾乎就可以成就了。 最後是『句義灌頂』。上師上週的說法,跟宗喀巴祖師的說法,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太一樣,其實,上師仔細地思惟過,是沒有不一樣。因為,在宗喀巴祖師的傳承,是佛父、佛母双運合一的『秘密灌頂』;而上師這是大悲咒的加持,洗淨你的恚、瞋、痴、不乾淨之處,得法身清淨、報身清淨、得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你秘密知道的,就是『智慧灌頂』,所以,『智慧灌頂』就是『秘密灌頂』,沒有四灌,只是在層次上分成四灌,事實上,只有三灌。就是一灌『寶瓶灌頂』成就之後,二灌『智慧灌頂』、『秘密灌頂』就成就,最後就是『句義灌頂』成就,成就之後,就是『寶瓶灌頂』、五方佛成就。   成就,就成就了,是因為沒有成就,才這樣來分,『寶瓶灌頂』沒有成就、就再一個『智慧灌頂』,又沒有成就,就再一個『秘密灌頂』,還沒有成就,就再一個『句義灌頂』;在階層上分成四種,也就是告訴各位:未來要成就時,要得四種境界。第一個境界,就是晚上睡覺時,能很清楚地看見一潭很清澈的潭水,那潭水是很清澈、很乾淨的,這代表你『寶瓶灌頂』有成就。或者是很清楚地看到白色的光芒、整屋都是白色的光芒、或者是你看到你自己把全身不乾淨的東西都退掉、排掉,諸佛菩薩會依你的慧根到哪裡?然後用你可以看懂的方式隱喻,代表你已經把累世不乾淨之處去除掉。通常,到這個階段,這代表了你的『寶瓶灌頂』的成就、身的成就。所以,你身體的疾病會很少,病痛會解除掉。如果,你的夢境很髒、污垢,上師告訴你:你必須要徹底地懺悔;你的夢境,如果讓你很困惑、很扭曲,那是業障來臨、黑蛇纏身,夢境裏它讓你不清楚、令你困惑、是你的身垢未淨。這是第一種境界『寶瓶灌頂』的成就。   另外一種境界,是你得到大悲觀音的灌頂。你的聲音,讓人聽了會很和雅,證十六空性、證般若空性。薩迦派喜金剛的法裏面,十六空性的證悟,說穿了就是把『有』和『無』的法,把它化解掉;陰和陽、有和無、男和女……,都破掉。聽都是很簡單的,但是做不來,就是因為做不來,所以說成了十六個層次,十六個層次都說了,還是做不來。顯教就是說法,說了法還是做不來,因為你的無明、無知,你的業障、習性,會拉住你,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你想做,但你的習性拉著你,不讓你做,會無力;你想修,但是腦筋昏昏地、糊里糊塗地,這就是佛門業習、就是業障、過去的過、無明、習氣。 慢慢地在修的過程裏,證了『語』的成就,後面就是『意』的成就,智慧要全開,這也有十六種的境界。在密法裏,就是修二臂瑪哈嘎啦、修六臂瑪哈嘎啦。觀瑪哈嘎啦的忿怒相、把你的忿怒洗出來,或者觀任何一尊忿怒尊、馬王金剛、不動明王……祂的眼神、觀祂的忿怒、觀祂的手印,把自己過去的習性都把它袪除掉。在密法裏,最完整的就是『金剛亥母』,『金剛亥母』是集最大惡、最污垢、最髒、最淫慾的……都在金剛亥母身上;所以,西方人看金剛亥母就是大魔女,顯教師父看金剛亥母,也是說這是魔女;可是,殊不知,密法是以毒攻毒,顯教是規避、逃避、遠離,密法就是以毒剋毒、直接切入。金剛亥母所現的忿怒相,就是以最極度生氣、最極盡難看的樣子呈現,祂是呈現出最醜陋、最不好的樣貌,你觀祂,是大魚吃小魚,祂的大醜會把你身上的小醜、不好的地方,都吞噬掉。祂所給你的佛性,是可以轉成清淨的白度母。因此,修『金剛亥母』的人,是不會變醜的,會愈修愈漂亮。道場裏有『金剛亥母』,金剛亥母法也有。   總和一句話,道場的法,主要就是以『禪』、以『清淨』、以『解脫』為主。所以,目標就是『清淨』、目標就是『解脫』、目標就是『離苦』、目標就是『得樂』。   法門是非常多種的,喜歡嚴格戒律的,就修二十一度母法。度母的戒律嚴格,除了顯教的戒律要守之外,密宗的戒律也要守,根本戒要守、五方佛的戒律也要守。密宗戒律比顯教還要多,因為它是搭在顯教戒律之上的;顯教戒律全部守好之後,再守密宗戒律,密宗戒是依止在顯教戒。再往上是根本戒,是不墮入地獄、不墮入天道,這要很清楚,根本戒是不入天道的。密宗戒律是很高的,修行不是要升天、成為天人,是要成佛,所以,顯教的師父,第一願一定是要入彌勒菩薩的內院,聽聞彌勒菩薩說最深的法,第二願,就是乘願再來;密法不是如此,沒有乘願再來的,直接就在娑婆世界裏成佛,娑婆就是淨土、淨土就是娑婆、娑婆就是佛國、佛國就是淨土、淨土就是佛的世界。   所以,密法的戒律會比較嚴格,事實上,再往上還有五方佛戒,五方佛戒以上,還有沒有呢?有,最後一戒,就是『勤修布施』,上師也很訝異,在所有的戒律裏,最後一戒『勤修布施』。上師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戒律,從顯教戒律、密宗戒律、根本戒、到五方佛戒律,上師先前也花了很多時間說五方佛的戒律、要義,說到最後一個五方佛的『不空成就佛』,最高戒律就是『勤修布施』。對,就是布施,所以,道場裏的事,你做菜、煮飯供養,功德是很高的,就像顯教有些師父在外頭化緣,那功德是無量的。因為,你願意做愈低的工作,記功是愈高的,上師也不能說得太明白,就是如此。

我要詢問

您所勾選的產品/服務:

    取消

    登入

    忘記密碼?

    或以下列方式登入: